这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土壤的圣地——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它北依中华五岳独尊之泰山,南邻上古文化名人孔子故乡曲阜。早在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布教的车辇曾从此碾过,留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传世箴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智慧,闪烁着古老文明的灵光。
然而,当历史那如椽大笔划过二十世纪中叶,贫穷和愚昧掩盖了其固有的文明,教育呈现出的是与其传统极不相称的落后。磁窑镇方圆72个行政村中,有村民请老中医来家诊病,竟难以找到一张书写药单的纸片。无奈,只好刻在数十斤重的土坯上,由健壮汉子扛着翻山越岭去抓药。到解放初期,这里一直没有一处正规的小学,娃娃们在祠堂的土台子上接受完最初级的启蒙教育,要继续深造,只有远走他乡……
腊尽春回,辗转五十载过去,而今,磁窑已发展成宁阳县实力雄厚的经济重镇,其教育更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全镇建起了一批高标准的小学和初级中学,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业绩声名远播。坐落在磁窑镇的宁阳二十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九九四年初秋,宁廷雨——这位刚届而立之年的年轻校长,怀着勃勃雄心踏进了宁阳二十中的大门。上任第一天,一幅创建特色名校的宏图便在他胸中绘制而成。
时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然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仍像赶不走的幽灵在当地教育界踟蹰徘徊。升学和考试排队的压力,像一把魔剑悬在每一位校长和教师的头上,处在萌芽状态的素质教育何去何从,不容回避地摆在年轻的校长宁廷雨和全体教职工的面前。教师出身的宁廷雨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一校之长,更当责无旁贷。宁廷雨高屋建瓴地在宁阳二十中叫响了“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口号,义无反顾地推行“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教科研为主阵地,推动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现代化人才”的办学新思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学运行机制。成立教研室,狠抓老师的基本功训练,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广“目标教学”、“和谐教学”、“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和“快乐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去外地名校学习,聘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校示范,购买各地优秀教师讲课的录像带观摩,开展教学能手、优质课、优质教案评选等多种活动。
——强化德育教育。他们将在校初中学生按学年划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在全体学子中开展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为主题的“五心”教育,开辟敬老院和烈士陵园两个德育教育基地,并成立了由学校、社会和家长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了一个以学校为主阵地、以“五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格局。
——加强艺体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是宁阳二十中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头戏。该校设立了专抓艺体教育的艺体处,建起了音乐室、画室、舞蹈练功厅和高标准演播厅。加强艺体课教学,真正将课外活动还给学生。随着条件的成熟,他们又组建起艺术团、军乐队、舞蹈队、武术队、美术社、文学社等各种兴趣小组,编辑出版了《春华》文学季刊。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能。
——开辟“隐形课程”,是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创造。所谓“隐形课程”,系根据优美环境影响人的道理,有意识地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用宁廷雨校长的话说,就是“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为此,他们培植绿地,栽树种花,修建亭榭假山,荷塘喷泉,修建德育长廊和艺术长廊,兴建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让学生们置身于美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的灵魂自然得到净化和升华。
该校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值得称道。宁廷雨担任宁阳二十中校长五载,没有一刻轻松过,即使患病,手上注射着吊针,都在思考着学校的工作,可谓殚精竭虑,呕心吐胆。副校长任明幸、杨兴玉和王营等一大批教师,无不是一心扑在教学上,兢兢业业,默默地奉献,任皱纹过早地爬上眼角,华发早生,也无怨无悔。
该校的升学成绩连年名列全县前茅;几年来,为高一级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特长生上百名;先后在全国、省、市各类书画音乐比赛中夺得各种奖项30多个。在一九九六年举行的全国首届少儿书画大赛中,该校有13名同学同时获奖。在校学生王民安勇救落水儿童,被评为泰安市见义勇为十大新闻人物;另一名学生路彦辉被评为宁阳县“十佳少年”。在宁阳二十中180名教师中,有44人获得过全国、省、市级优质课奖,4人被评为泰安市教学能手,在各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80余篇。宁阳二十中突出的教学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掌声,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嘉奖——先后被命名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泰安市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和泰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还被授予山东省和谐教学实验先进单位和泰安市文明单位等数十个荣誉称号……